奥秘文章网 手机版
热门标签:
空调 遥控器 滤网 室内 排水管 清洁 您的 小时 中央空调 售后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实时讯息

向死而生 从容自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0 05:01:00    

中小成本电影《好好说再见》体量虽小,却深刻揭示并艺术呈现了一个可以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大主题——人,究竟应当如何面对死亡。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表达,让观众在沉思中经历一场关于生命与告别的精神洗礼。

影片讲述了普通人家三代人直面病魔带来的死亡挑战的故事。单亲妈妈应诺要出国参加蛋糕制作比赛,打算将女儿丢丢暂时托付给父亲应大海照看。然而,应大海始终无法原谅女儿当年不听劝告离家出走,更不愿接受她独自抚养丢丢的事实,断然拒绝了照顾外孙女的请求。就在此时,命运给了这个家庭沉重打击,应诺被确诊患有胰腺癌。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应大海不得不放下多年积怨,与女儿共同踏上对抗病魔的艰难旅程。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三代人被迫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在应诺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寻求和解与救赎。应大海从最初连医院“安宁病房”都不敢靠近,到最终鼓励女儿“向死而生”,主动带领外孙女丢丢一起陪伴应诺抗击病魔,完成了从逃避到直面生死的精神跨越。影片的群像刻画同样精彩,应大海那位酷爱音乐的白发师傅,以及小区里形形色色的邻居们,也在相互扶持中逐渐学会珍惜当下。这些生动的人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当代中国普通人在生死课题前获得精神成长的动人画卷。

“向死而生,从容自在”,《好好说再见》艺术地阐释了这条人生哲理。正如成都文殊院那副引人深思的对联所言,“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见了便做”对应着应大海父女直面病魔的勇气;“做了便放下”体现为三代人最终的和解与释怀;“了了有何不了”则升华为人们对生命无常的从容接纳。影片以朴实无华的叙事让观众领悟到,真正的智慧源于对生命的自觉,而这份自觉又来自心灵的自在。

《好好说再见》的成功印证了一个创作真理:题材大小并非决定作品价值的关键。该片虽以平凡家庭为载体,却因深刻的生命洞察和真挚的艺术表达而具备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影片将原本沉重压抑的生死命题,转化为一场温暖而富有仪式感的生命教育。通过“好好告别”这一核心意象,导演构建起一个既真实又诗意的叙事空间,让观众在细腻的影像语言中,跟随人物完成精神的转变与升华。这种将哲学思考融入日常叙事的审美表达,既触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又引导人们反思生命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好好说再见》不仅讲述了一个中国家庭的故事,更完成了对人类共同生命体验的一次深刻观照。

(作者:仲呈祥,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