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文章网 手机版
热门标签:
空调 遥控器 滤网 室内 排水管 清洁 您的 小时 中央空调 售后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实时讯息

1300℃!每件柴烧陶瓷都是孤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15:23:00    

记者走进豫章木煅柴烧传习基地,揭开千年窑火里的非遗密码

  7月9日上午,在江纺1953文化教育产业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豫章木煅柴烧传习基地内,一场遵循古礼的点火仪式在我市唯一一座传统工艺柴窑前举行,祭窑神、拜火神、敬土地神、点窑火……每一个程序都延续着千年窑火的文化记忆。百余名柴烧技艺爱好者来到现场,见证这一庄重的时刻。什么是木煅柴烧?柴烧技艺有着哪些工艺特点?今天就让我们来个大揭秘。

  柴烧技艺历史悠久 可追溯到原始文明时期

  9日上午,柴烧技艺爱好者陆续来到豫章木煅柴烧传习基地,等待点火仪式开始。室内,摆放着各种用柴烧技艺制作的陶瓷制品,大家纷纷把玩欣赏,交流沟通。室外,一座砖塔已经搭好,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建正在准备木柴。

  “这是我们柴窑自建成后的第五次点火。”李建介绍说,仪式开始后,将点燃室外的火塔,在室内举行祭窑神、拜火神、敬土地神的仪式,之后将室外的火种带到柴窑前,将柴窑内的木柴点燃,正式开始烧制陶瓷作品。

  “大家看,这上面有个温度计,可以监测柴窑内的温度,我们需要时刻关注温度的变化。”李建指着柴窑上安装的一个温度计告诉大家,点火后,需要烧制60至80个小时,期间需要一直有人守在旁边添柴,使窑内温度不断上升,最高温度会达到1300℃。之后,窑火熄灭,经过两三天的降温,才能开窑取出陶瓷成品。

  所谓木煅柴烧,就是以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作品可分上釉(底釉)与不上釉(自然釉)两大类。柴烧是中国最古老的制陶烧制技艺,可以追溯到原始文明时期,在我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中发现的约14000年前的“粗砂绳纹陶”陶罐器,印证了陶艺文明的源远流长。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陶瓷作品在窑内烧制时,因使用的燃料是木材,刚开始土胚会被烟熏得很黑,这叫碳素。但由于后面会把窑温烧到1260℃以上,这时候碳素就会被高温氧化,变成各种颜色,陶瓷作品上的色彩就形成了。

  当柴窑温度达到1300℃时,土胚里的石粉会溶解,重新组合开始石化,这时候器具在窑里是通红的、柔软的,如果气流稍大,器具就会变形。由于柴烧陶艺作品的变形效果和火痕以及落灰都是不可人为控制的,而且,变形的柴烧作品更具韵味和独特的造型魅力,每个都会成为孤品。在1300℃时陶土也会开始瓷化,所以出窑就会看到上釉的效果。因为器具要在窑里直接用柴火烧几天几夜,会有很多木灰落在器具上,从而形成落灰釉面和火纹。

  柴烧技艺有20多道工序 最难的是控制窑火

  李建告诉记者,位于江纺1953文化教育产业园内的木煅柴窑,依托于江纺老厂遗留的烟囱与窑体,于2023年建成。

  在南昌建造一座传统工艺柴窑,一直是李建的梦想,他希望借此把古老的柴烧技艺完整地呈现出来,让更多人看到。

  “今天大家看到的点窑火,只是柴烧技艺20多道工序之一。”李建介绍说,柴烧前期,需要进行艺术造型设计,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泥料,通过手捏、泥条盘筑、泥板、拉坯、撕切、刮削、敲击等多种方式使坯子成型。之后,对坯子进行艺术装饰,再给装饰好的坯子包裹上保鲜膜,在膜上开一些小孔透气,置于通风阴凉处晾置10至20天。待坯子干透,表面氧化后,对其造型进行局部修整,以体现更准确的形态。此后,还要对坯子进行700℃左右的素烧,使其达到一定的硬度。“前期工作做完后,就是封窑、祭窑神、点火了。”

  点火后,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烧制。这也是柴烧环节最难的一道工序,对窑火把控能力要求极高,在60至80个小时内,要将窑温烧到1300℃,这期间需要有人看管,寸步不离,注意温度的变化。在烧制的过程中,为使柴烧作品达到更为丰富的窑变效果,烧窑人会在高温阶段通过控制火口和烟道的开合,让窑内部出现缺氧燃烧的状态,使火焰和浓烟充满整个窑炉内部,木灰飞舞飘落于器物上,使坯子中的矿物质在高温和浓烟煅烧下呈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在温度达到让窑内器物全部瓷化成型时,就可以停止投柴,将投柴口封死,让窑炉温度自然下降,一般72至96个小时左右,可以降到100℃以下。降温后,就可以开窑,将烧制好的成品取出,柴烧也正式结束。

  直观再现柴烧技艺 每年吸引千余人参观学习

  据介绍,李建自从接触柴烧技艺后,就被它深深吸引了。他遍访名家,学习柴烧技艺,并在南昌开设了豫章木煅柴烧工作室,向广大爱好者传授柴烧技艺。2023年10月,“豫章木煅柴烧”非遗传习基地正式落户江纺1953文化教育产业园。这个基地承载着李建的愿景:“直观地再现古法柴烧技艺,活态化展示传统柴烧制作全流程。”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柴烧”这门传统技艺,将抽象的技艺流程具象化展示给大众,该基地定期举办柴烧技艺公益活动,让更多感兴趣的人参与进来。每年都会有不少学生来基地参观,了解学习柴烧技艺。李建表示,他会毫无保留地公开所有的制作流程,“一年大概有1000多人来基地参观学习。”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柴烧技艺,基地与众多大中小学校、文化馆等建立了合作关系,李建会定期走进校园、文化馆,推广柴烧技艺。

  “豫章木煅柴烧”传习基地将打造一个集教学、体验、展示于一体的陶瓷文化实践基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柴烧技艺的魅力,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外,2016年,李建还成立了“艺贝派”美学空间,以传承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己任,将相对抽象的非遗项目转换为可提供给大众娱乐的非遗手工项目,通过开展传统手工艺体验、学习、交流和作品欣赏,让大众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养热爱传统手工艺的人群。

  自创办以来,“艺贝派”美学空间聚集了一批热爱传统工艺和艺术的中青年手工艺者和艺术家,每年组织或参与各类社会性活动30余场,并研发了以非遗为主题的课程,在学校、幼儿园、文化馆、社区等公共场所向大众推广和传授传统手工艺。

  (洪观新闻记者 熊金标 文 刘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