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文章网 手机版
热门标签:
中国 亿元 美国 关税 企业 公司 万元 项目 游客 产业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实时讯息

【寿光】为梦想奔跑|李振弘:笔墨丹青绘人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09:38:00    

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静)作为一名青年女画家,李振弘工写皆擅,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情趣,形成了独特的视觉笔墨符号,其作品多次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中获奖。李振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中国新水墨研究会副会长。

翰墨流芳,绘梦芳华

“我从小喜欢画画,那时没什么教材,也没有兴趣班或者辅导老师,就是自己照着小人书画图。”对于自己的启蒙之路,李振弘坦言,自学成才与科班出身的画家有很大区别,自学成才的画家,在绘画创作时受限更少,创作中更加大胆,作品也更富创造力。

但仅靠自学是不行的。因为深知自己的“不足”,李振弘曾经参加了书画远程教育,期间,她发现有很多东西是远程学习解决不了的。2012年,李振弘下定决心到国家画院进行脱产学习。“当时来画院授课的都是国内顶尖的艺术或国学大家,不仅专业水平高,而且涉及不同行业。当时我在北京连续脱产学习了三年,得到了多位大家的亲自指导,收获的不仅是绘画技艺的提升,还有眼界的开阔和思维的创新。”她告诉记者,此次学习带给自己的最大感悟是,艺术不仅是美的创造,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在多年的艺术创作中,她一直追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力求在作品中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的第一幅大尺寸创作是黄山上的连心锁,因为这是一个从来没有人画过的题材,所以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对一个新手来说,这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李振弘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实在不想放弃,天天冥思苦想创作思路。一天,她在画院美术馆看书的时候忽然获得了灵感,最终,这幅画顺利完成。“这幅画比较有创意的地方,是画了一把没有扔掉的钥匙,不同的人看到这把钥匙,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或想象。”她认为,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要注重外在的形式美,更要注重内在的精神内涵。

“我有一幅创作是菜博会展示的盆栽小西红柿。这也是一个没有人画过的题材,创作时,我加了一个阳台的场景,整个色调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还有一幅《蕉林欲雨》,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幅大尺寸创作,画的是云南的芭蕉和孔雀,用的是水墨大写意的手法,画得酣畅淋漓。这几幅画作,也是在国展中获奖或入围的作品。”李振弘介绍说。

沉淀思考,传承文化

“我每个阶段画的东西都不一样,2019年的时候,我去牡丹园画线描写生,然后就诞生了无尘系列。”李振弘说,牡丹是从古至今画家最常画的题材之一,但自己想表达的是对牡丹的另一种体会和理解,特别是当她看到层层花瓣如绵延山峦,脑海中无尘系列的灵感油然而起。“我把一个小花朵画成了一个大世界。这组画在技法运用方面,我大胆尝试着把工笔和写意的技法结合在一起,色彩上用得也很新颖,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比较现代,远看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近看又有耐人品味的细节。”在创作这组无尘系列的时候,李振弘已经涉足心经、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的学习,对这部分文化的感悟,作品中也有体现,“后来,我以这次写生为素材,又创作了归真系列和混沌系列,体现的都是我不同阶段对艺术及自然万物(道)的一些思考和心得。”

随着实践的增多和年龄的增长,李振弘对艺术的追求愈发强烈。她深知,要想在美术领域取得更高成就,就必须不断学习和积累。于是,她先后多次到北京台湖国画院、荣宝斋画院专修写意,不断丰富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画画确实是需要一定天赋的,我是十多年前接触到的写意画,当时第一眼就爱上了八大山人和青藤的作品,这两位是中国写意画派公认的最高峰。可以说,我对写意画算是有点与生俱来的审美。”写意画是一个慢火细熬的艺术,多年来,李振弘在努力锤炼笔墨的同时,还追求传统文人画作的古雅气息。在李振弘的工作室内,每一幅画作都透着作者独特的审美,笔锋的细腻高雅,处处可见。她的作品,色彩不多,但线条多样,有时豪放,有时温婉,随情写意,既有须眉的雄风,又有巾帼的柔美,极富气度和内涵。

在获批国家级会员以后的第二年,李振弘选择了“闭门”静修,沉淀思考。“中国画不只是一门技术,更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综合修养。”为此,她多次去北京进修书法,对古琴和篆刻也有涉猎。“传统文化都是相通的,我希望在各方面有更多领悟的同时,能产生一些更高层面的思想碰撞。”李振弘表示,传统文化需要传播和传承,这也是每一位画家的责任和义务。下步,她打算在继续深研学术的同时,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回报社会关爱,寻找创作灵感,为传播传统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