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文章网 手机版
热门标签:
中国 美国 亿元 关税 企业 公司 万元 游客 项目 产业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实时讯息

“小满吃3样,湿气不会旺”!少碰冷饮和油炸,常吃这3样,健脾祛湿,安稳度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13:48:00    


5月21日进入小满节气

小满时节,天气高温高湿

人体易感寒气湿气

并且人体阳气生发旺盛

小满节气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气温明显升高

降雨量也有所增加

温高湿大

如起居不当很容易引发

风疹、汗斑、风湿症、脚气等病症

此时自然界湿热交加

人体容易受到“湿邪”侵袭

出现困倦乏力、食欲不振

大便黏腻、关节酸痛等湿气重的表现

因此,小满养生重在“未病先防”

核心在于“健脾祛湿”

通过饮食健脾、环境防潮、

运动排湿、情志调畅

帮助身体顺应夏季“湿热”特点

为安然度夏打下基础






01


饮食调理:健脾利湿为主





1. 多吃祛湿食材




饮食方面应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等;



2. 避免生冷油腻




少吃冰镇饮料、甜腻糕点,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加重湿滞。慎食肥甘厚味(如烧烤、油炸食品),减少脾胃负担。



3. 推荐食疗方



赤豆薏米茯苓粥


原料: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茯苓30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

制法:赤小豆、薏米提前用清水浸泡2小时,茯苓、白术、陈皮洗净备用;将浸泡好的赤小豆、薏米与粳米、茯苓、白术、陈皮、生姜一同放入砂锅,加清水1500毫升;大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熬40分钟,至米粒开花、豆软薏米烂即可,无需加糖(痰湿重体质可加少许食盐调味)。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和中。赤小豆利水消肿,薏米健脾渗湿,茯苓宁心安神,白术补气健脾,陈皮理气化痰,生姜温中和胃,诸药合用共奏祛湿健脾、调畅气机之效。




冬瓜薏米排骨汤


原料:冬瓜200g、薏米30g、排骨适量。

制法:薏米洗干净沥干水,放无水无油的锅里,小火慢炒至微黄;排骨洗净,冷水下锅,放葱姜料酒焯水,撇去血沫再煮五分钟;冬瓜洗净后,一起放电锅炖40分钟;出锅前放点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




玉米须陈皮莲子粥


原料:玉米须50克(鲜品100克),陈皮10克,莲子(去心)30克,炒山药30克,芡实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玉米须洗净用纱布包好,陈皮泡软切丝,莲子、芡实、山药洗净浸泡30分钟;砂锅加水1200毫升,放入药包、陈皮、莲子、芡实、山药、粳米,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煮50分钟;取出玉米须药包,加入冰糖融化即可。

功效:利水通淋、理气健脾。玉米须利尿消肿、利胆退黄,陈皮理气化痰、和胃止呕,莲子养心安神、益肾固精,山药芡实健脾止泻,诸药合用共奏通利三焦、化湿和中之效。







02


生活起居:防湿护阳气





环境防潮




住处的房屋应保持清爽干燥;易患皮肤病的人应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爽,有条件的可以经常进行药浴和花草浴。



适度保暖




避免贪凉久坐地板、石凳,夜间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26℃以上);洗澡后及时擦干身体,尤其注意头发、脚部干燥。





03


运动养生:微汗排湿气





1.选择温和有氧运动




晨起或傍晚散步、慢跑、八段锦、太极拳,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耗气。

拍打脾经:沿腿部内侧(从三阴交至血海穴)轻轻拍打,助脾运化湿气。



2. 穴位按摩




足三里(膝下3寸):健脾胃要穴,每天按揉3分钟。

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后缘凹陷处):健脾化湿,按压有酸胀感为佳。

丰隆穴(外膝眼与外踝连线中点):祛痰湿特效穴,可艾灸或按揉。





04


情志调养:静心防“湿热扰神”



湿热天气易引发心烦、失眠,可午休20分钟补养心神。 听舒缓音乐、练习深呼吸或冥想,保持情绪平和。应注意保守内敛,忌郁闷烦躁。





05


四季养生小贴士



小满处于初夏,此时虽然气温明显升高,但早晚温差较大,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物,尤其是晚上睡觉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山西省中医院脾胃病科 任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