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文章网 手机版
热门标签:
空调 遥控器 滤网 室内 排水管 清洁 您的 小时 中央空调 售后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实时讯息

泥巴也能“玩”出花?千年石湾陶“活”了|粤来粤好百千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9:15:00    

人人都说佛山是“功夫之城”。谁能想到,在石湾这座千年古镇里,还流传着这样一门指尖上的独门“武功”——

一块平平无奇的泥坯,经过巧手的雕琢与炉火的淬炼,竟能被工匠赋予“灵魂”,演尽人间喜怒哀乐。这就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石湾陶塑技艺”。

石湾镇正在成为年轻陶艺家工作室的聚集地

自古以来,石湾民窑就是广东重要窑口之一。时至今日,五百年前建成的南风古灶依然窑火不熄,堪称全世界年代最久远、使用时间最长的龙窑。

形神兼备的“石湾公仔”也是非遗传人的拿手一绝。它既高度写实,又适度夸张。全程经过选泥、修坯、调釉、制釉、上釉、烧釉等多道工序。煅烧火候全凭师傅心领神会,泥坯才能最终脱胎换骨,焕发出摄人心魄的神采。

南风古灶今貌

国潮崛起,石湾镇近年也冒出不少思维新锐的“种子传人”。“80后”潘超安是陶泥里摸爬滚打长大的“石湾仔”。家里三代人都以陶瓷为生。如今,从艺超过20年的他,已被评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石湾陶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学成这门“武功”究竟有何“秘笈”?潘超安给出了一个“道”字:“正所谓‘新瓶装旧酒’,石湾陶艺无论模样怎么变,瓶子里的‘酒’与传统文化总是触类旁通。

石湾陶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潘超安在创作

为了求“道”,潘超安到处拜师学艺:国画家朱涛引领他走进文脉,雕塑家罗小平启发他打开格局,国画家戴敦邦则教会了他勤奋,就连工艺大师钟汝荣对动漫、手办等潮流文化的爱好也与他心生契合。

就这样,一个个形象鲜活的水浒英雄,在潘超安手中渐渐成型。脱去了传统“豹子头”的威武形象,他在《逼上梁山》为林冲换上了饱经风霜、心如死灰的残躯,将“风雪山神庙”的悲凉意境刻画得入木三分。

潘超安《逼上梁山》

“动漫味”颇足的作品,为潘超安赢得不少同龄“粉丝”。在他看来,“潮”才能吸引年轻人、才能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渐渐产生更深的感受。为此,他给石湾陶艺“做减法”,不以炫技为荣,但求点到即止,才能用手艺讲好故事。

近年来,石湾陶艺变得越来越年轻。陶艺青年纷纷走进石湾。潘超安收到不少“90后”徒弟。刘东海也是其中一员。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他也重新拾起了父辈的“老本行”,专心研究如何重现岭南瓦脊之美。

石湾镇也在悄然“旧貌换新颜”。三年前,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正式启动。为陶艺青年量身定做的“柒号陶仓”,已吸引魏华、潘柏林等多位大师落户。即将举办的第13届“石湾杯”青年陶塑与建陶艺术国际大奖赛,也成长为全球群英汇聚的秀场。

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落户石湾镇

与此同时,禅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也借助展场岭南名园的地理优势,每年举办多场石湾陶塑技艺的展览与研学活动,让更多民众深入认识这门民间瑰宝。

对潘超安来说,“不忘本来”才能“面向未来”。不久前,在佛山石湾陶艺学会与全国陶艺家的推动下,“中国彩塑艺术联盟”正式成立,以源头活水滋养石湾陶艺之花。

佛山石湾陶艺学会在敦煌与全国名家交流

众人拾柴火焰高。南风古灶的窑址形若游龙,蜿蜒向前,从中不难读懂石湾陶艺“逆生长”的“武林真经”:只有守正创新、不断探索,“南国陶都”这簇窑火才能生生不息,走向国际,大展身手。

脚本:南方+记者 赵媛媛

采写:南方+记者 杨逸

配音:南方+记者 杨逸 陈文夏 赵媛媛

拍摄:南方+记者 仇敏业 陈文夏

剪辑:南方+记者 陈文夏

编导:南方+记者 赵媛媛

统筹:李培

监制:李贺 王海军

【作者】 赵媛媛;陈文夏;李培;杨逸;毕嘉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