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第九中学将千年壁画“搬”进教室

图为市第九中学美术教师殷敏(右)教学生龟兹壁画的染色技巧。(全媒体记者王煜摄)

图为市第九中学龟兹壁画艺术工作坊创作的文创作品。 (全媒体记者王煜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煜)5月15日,乌鲁木齐市第九中学的龟兹壁画工坊里,学生正用矿物颜料临摹《天宫伎乐图》。他们笔尖蘸取石青色颜料,在泥板上勾勒出流畅的线条。
这一幕,正是美术教师殷敏梦想照进现实的模样。
一堂穿越千年的美术课
“同学们看仔细,在龟兹壁画中,常用颜色渐变来呈现光影变化。”在当日的龟兹壁画工坊活动中,殷敏手持两支笔,动作优雅而娴熟,她一边讲解,一边用色笔蘸取颜料,迅速在泥板上涂抹,趁着颜料未干,拿起水笔轻轻晕染。
转瞬之间,原本界限分明的色块,化作自然过渡的绚丽色彩,仿佛将龟兹壁画中的千年光影,带到了学生眼前。
说起将历史知识融入美术技法,殷敏的灵感来源于2019年一次全国教研活动,当时受到了敦煌文创的启发,她决定将龟兹壁画“搬”进课堂。
将古老技艺融入现代课堂并非易事。为此,殷敏做了大量功课。
一有空,她就扎进图书馆查阅有关龟兹壁画的典籍资料,业余时间去拜访曾在克孜尔石窟潜心研究多年的教授、专家。
从新疆龟兹壁画中挖掘其艺术表现形式、造型、构图、色彩、线条、装饰纹样等独特的艺术特质和文化内涵,经过团队成员系统深入的挖掘与研究,将其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中。
“亲眼看到《天宫伎乐图》时,感到震撼,使用的矿物颜料历经千年,壁画颜色依旧如新。”殷敏授课时,通常是先讲历史,后教技艺。
“我们不仅是在教画画,更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殷敏道出教育初心。
从临摹到创新的蜕变
高二(3)班学生王晨悦的目光紧锁在手中小花瓶上。她将复写纸轻轻覆在瓶身,小心翼翼地描摹着龟兹壁画的线稿。
“瓶子表面有弧度,可比在泥板上作画难多了。”王晨悦一边轻声说,一边用手中的画笔勾勒线条。此前,她绘制的龟兹壁画小扇子一直摆在家里客厅中,如今,她满心期待着这个小花瓶也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高二(1)班学生史鑫怡大胆创新,将龟兹壁画中的人物形象与宇航员元素巧妙结合,神态安详的飞天乐伎与充满科技感的宇航员,让古老的画作与现代科技感相得益彰。
史鑫怡专注地修改着线稿,眼中充满对创新创作的热情与执着。
在龟兹壁画工坊的教学中,学生们从制作泥板开始学起,采用勾线、平涂和晕染相结合的重彩画法,用屈铁盘丝描法,以石青、石绿、白色为主调。在绘画技巧上具体的表现是用线条来造型,用装饰写实形态的凹凸法来表达体积。完成每一幅壁画作品,都需要耗费数周时间。
教学中,殷敏精准捕捉年轻群体的审美趋向与兴趣点。当学生掌握龟兹壁画的艺术表现形式、造型、构图、色彩、线条、装饰纹样后,她大胆创新,开设文创设计课程,其中有龟兹壁画美术创作作品、龟兹壁画与其他非遗艺术的结合、龟兹壁画生活用品、龟兹壁画文创产品等陆续出炉。
如今,工坊学生设计的“龟兹风”文创作品,已然成为校园里备受追捧的“明星产品”,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碰撞融合的生动注脚。
默默耕耘传承之路
作为“自治区天山英才”教育教学领军人才,殷敏成立了自治区天山英才名师工作室。在她的工作室里,定期开展龟兹艺术研习活动,带领工作室成员们深入探索龟兹文化的奥秘。
如今,这份对龟兹艺术的热爱与传承,已从乌鲁木齐市第九中学辐射开,在乌鲁木齐市第83中学、市第135中学、市第121小学等多所学校也相继开展龟兹壁画课程,让龟兹艺术教育逐步落地生根。
五载耕耘,硕果盈枝。2023年,龟兹壁画工作坊获得了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一等奖等荣誉。在龟兹壁画工作坊成立后,学校的另外7名美术教师也紧随其后,先后成立了风筝、水彩画、漆画、蓝染、沥粉、版画等7个传统艺术工作坊。2023年8月,乌鲁木齐市第九中学被评为“自治区第二届中小学美育(美术教育)特色校”。
看着学生对龟兹壁画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兴趣爱好逐渐浓郁,殷敏倍感欣慰。
近日,殷敏开展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研究课题《新疆龟兹壁画艺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开题论证会,进行进一步的积极探索。
“今年暑假我们计划带着孩子们去库车研学,让他们实地感受龟兹壁画艺术。”殷敏说,希望让更多孩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龟兹艺术绽放新光彩。
-
2025-05-18 10:19:00
-
2025-05-18 07:10:00
-
2025-05-06 22:02:00
-
2025-05-06 18:34:00
-
2025-04-30 10:10:00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5-18
-
05-18
-
05-18
-
05-18
-
05-18
-
05-18
-
05-18
-
05-18
-
05-18
-
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