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文章网 手机版
热门标签:
空调 遥控器 滤网 室内 排水管 清洁 您的 小时 中央空调 售后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实时讯息

【寿光】圣城街道:合作社成乡村振兴“致富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09:49:00    

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秀慧 通讯员 张依琼)盛夏时节,在圣城街道一处处蔬菜合作收购点,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筐筐青翠欲滴的黄瓜、红彤彤的番茄码列得整整齐齐,工人们分拣、称重、打包、装车,满载鲜蔬的冷链运输车直达大江南北。

合作社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圣城街道对合作社统筹谋划、多点发力,以提升规范运行水平、增强生产经营和服务带动能力为着力点,全方位强化政策引导与要素保障,推动合作社从数量增长向提质增效、量质并举转变。

多元化渠道:

从田间直供全国餐桌

“工人们正在打包的是普罗旺斯西红柿、草莓西红柿、贝贝南瓜等蔬菜,每天的交易量在1.5万单左右。”在宪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车间里,合作社电商负责人董洪波表示,他们的产品在电商平台卖得非常好,深受全国客户青睐。

当前正是蔬菜交易旺季,该合作社每天有100吨至150吨新采摘的各类蔬菜经过预冷、分拣、包装,带着专属的“身份证”二维码,奔向全国各地的商超货架。“目前,我们与永辉超市、成都蒙阳蔬菜市场、盒马物联网有限公司、普翼鲜供应链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常年为广东、福建、厦门、深圳等省市提供优质果蔬。”合作社负责人刘宪发说。

刘宪发深耕农业领域近30年。通过整合行业资源,他带领农户搞种植、抓生产、谋发展,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合作社为纽带组织农户进行订单种植,实行现金结算,有效调动了农户积极性,保障了蔬菜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目前,该合作社年销量达2.3万吨,交易金额1.3亿元,跻身2024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带动周边500余户种植户实现“订单生产”。

标准化种植:

让蔬菜“种得好”更“卖得好”

清晨5时,圣城街道李二村的张秀珍和几位村民准时来到宪发蔬菜专业合作社分拣苦瓜。“分拣的苦瓜有明确的标准,每根长度都控制在30厘米左右,重量在6两到7两之间。”张秀珍一边熟练地分拣一边告诉记者,她们一天能挣200元左右,在家门口就能干活,合作社给村民提供了便利的就业机会。

“我们要把优质的蔬菜发到全国各地去。”合作社业务经理任磊指着一筐筐装好的苦瓜表示,这批苦瓜是菜农刚从大棚里采摘的,经过分拣包装后将发往深圳、广州、福州、厦门、成都、武汉等地。

“过去种菜靠经验,现在靠标准。”社员们纷纷表示。该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试验田,推广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监控等技术,并制定严格的种植规程,推行“六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种苗、农资、技术、检测、销售)。社员按标准生产,既保障了品质,又提高了收益。

为保障货源稳定,该合作社还采用“基地直采+城市配送”模式,在建成900亩标准化基地后,又在云南建立了1000亩直供基地,实现“南菜北运、四季不断档”。此外,合作社还建成3500平方米的预冷库、40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形成了“预冷-加工-仓储-物流”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

“今年,我们还开展了外贸业务,目前一批蔬菜已经远销到了中亚、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合作社营销负责人刘雅琪表示,品牌化是提升附加值的另一关键。该合作社注册了“乐鑫盟”等商标,推动黄瓜、苦瓜等5个品类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甜椒、黄瓜获农业农村部一级认证。同时,建立全程可追溯系统,为每批次蔬菜生成二维码,记录30余项生产数据,抽检合格率常年保持100%。

严把质量关:

守护好百姓的“菜篮子”

近年来,圣城街道通过开发特色资源、扩大品牌优势,强化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协作,加大对刘旺、李二等38个农业村蔬菜品质打造,培育出刘旺甜瓜、锦玉甜瓜、都弥湾无花果等多个蔬菜品牌,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2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5家。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该街道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双管齐下,聚焦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努力守护好百姓的“菜篮子”,加快推进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转变。

“我们采用‘定期+突击’检测模式,重点监测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指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街道农安办工作人员表示。在工作中,该街道持续强化检测人员培训学习,加大对合作社厂房建设、设施设备、用水用电、消防安全的监管和检查力度,保障安全生产。

“在提升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方面,我们一方面着力推进合作社服务能力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发展模式。”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已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36家(含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4家),同步培育蔬菜交易市场60家、家庭农场6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