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文章网 手机版
热门标签:
空调 遥控器 滤网 室内 排水管 清洁 您的 小时 中央空调 售后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实时讯息

360°|又又又分手了!特朗普与马斯克到底有什么恩怨情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21:23:00    

据新华社报道,针对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近日连发帖文炮轰“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1日表态,称可能会考虑“将马斯克驱逐出境”。这是今年以来,特朗普和马斯克的第二轮“口水战”。

从去年开始,特朗普与马斯克二人的关系就像狗血言情片,好的时候如胶似漆,坏的时候连环互怼。他们到底有什么恩怨情仇?为何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小编进行了一番梳理。

形影不离:从“竞选盟友”到“白宫密友”

马斯克 图片来源:新华社

马斯克在2024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曾高调支持特朗普。

在宾夕法尼亚等关键“摇摆州”,马斯克运用“钞能力”“放大招”——每天随机抽取一名参与他发起请愿活动的选民,无偿赠予百万美元。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5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马斯克(右)在特朗普总统首次遇刺地点参加竞选集会并与特朗普同台。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在2024选举年中,马斯克最终为特朗普捐款近3亿美元。不仅出钱,马斯克还利用麾下社交媒体平台X为特朗普发声造势。可以说,马斯克为特朗普的最终胜选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年1月,马斯克出席特朗普就职典礼。此后,马斯克以无薪总统顾问身份入驻白宫。据报道,尽管马斯克没有部长职位或正式的决策权,但他是“特殊政府雇员”和“总统高级顾问”。

2月,在特朗普召开的重返白宫以来的首次内阁会议上,马斯克虽不是内阁成员,但也参加了会议。会上,特朗普说:“有人对埃隆(马斯克)不满意吗?谁不满意,谁就出去。”

事实上,马斯克和特朗普关系并不是一直这么“甜蜜”。在2024年之前,马斯克支持的是民主党,他曾在2016年大选中支持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2020年大选中支持前总统拜登。为什么这位“大佬”突然开始成为特朗普的盟友了呢?

英国《金融时报》曾表示,马斯克如此卖力助选,是认定特朗普上台利好其名下企业的航天、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等业务。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法律与政府学院副教授迈克尔·布林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说,马斯克认为,特朗普执政意味着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能拥有有利的监管环境。

裂痕凸显:“大而美”法案引爆冲突

蜜月期的光环并未维持太久。随着特朗普力推被称作“大而美”的税改法案,双方矛盾彻底爆发,并迅速演变为隔空骂战。

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在共和党微弱多数支持下通过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大规模税收和支出法案,即被称为“大而美”的税改方案。根据法案内容,特朗普政府一方面削减包括医疗、食品援助、教育和清洁能源在内的社会支出,另一方面则为军费和边境安全释放更多资金,并允许联邦政府继续举债融资。而即便被冠以“大而美”的美名,在马斯克看来,却是对未来产业的打击,他随即对该法案提出尖锐批评

马斯克:不想为美政府所做的一切承担责任。图片来源:国际时讯

当地时间5月27日,马斯克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一档节目中表达了失望情绪,称自己无法确定这样一项法案能否同时做到“大”和“美”,并警告其财政可持续性。几天后的5月30日,马斯克也正式卸任“政府效率部”负责人职务。

此后矛盾迅速公开化。6月初,马斯克连发多条社交媒体帖文,抨击该法案“荒谬”“令人作呕”,并指责其会导致预算赤字大幅上升,让美国背负沉重债务。6月4日,他更呼吁美国民众主动联系各自议员,“扼杀”这项立法,并直言“让美国破产是不对的”。

当地时间6月5日,特朗普谈及马斯克,称不知道还能不能与其保持良好的关系,表示自己对马斯克“非常失望”。特朗普还称,马斯克了解“大而美”法案的内部运作,且对此毫无异议,却在最后关头突然翻脸。

在特朗普发表对马斯克的评价后,马斯克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回应并反驳称,“大错特错,这项法案一次也没有给我看过,而且是在深夜迅速通过的!”

当地时间5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回应。

似乎是回应马斯克的批评,特朗普随后又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称,埃隆·马斯克已开始“失去耐性”。特朗普称他要求马斯克离开,撤销了马斯克强推的电动汽车“强制令”,结果“马斯克疯了”。

当地时间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

特朗普声称,马斯克几个月前就知道特朗普会撤销电动汽车“强制令”。此外,特朗普还对马斯克发出威胁,他表示,在数十亿美元的预算中,最简单的省钱方法就是终止埃隆·马斯克的政府补贴和合同。

两人在社交媒体上的“骂战”不断升级。马斯克又发帖称:“是时候投下真正的重磅炸弹了:特朗普在爱泼斯坦的档案里。这才是这些档案没有被公开的真正原因。”

对此,特朗普随即反击道,他对马斯克的态度转变感到失望。他称:“我不介意埃隆(马斯克)反对我,但他本该数月前就公开表态。这份法案是历来最大规模的减税法案。如果法案不通过,将迎来税负的大幅增加,后果难以想象。”

特朗普强调,自己并不是问题的制造者,而是解决者。他呼吁美国民众继续支持“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即便在马斯克缺席的情况下。

然而颇具戏剧性的是,在经历了激烈的社交平台骂战后,隔天,两人的关系似乎出现了一丝缓和迹象——开始“互道祝福”。

报道称,当被问及马斯克时,特朗普6日早些时候的回答基本上避免了对他的直接攻击,而是对记者说,自己太忙以至于“没有想过埃隆”,“我只是希望他一切都好”。几个小时后,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对这一视频片段作出回复,留言称“一样(likewise)”。

当地时间6日晚,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回复特朗普对他的“祝福”。

当地时间6月11日凌晨,马斯克在其社交媒体平台“X”上表示,他对上周发表的一些关于特朗普的帖子感到后悔,称“内容说得太过了”。几小时后,特朗普回应马斯克道歉称,“我认为他这样做非常好。”

就这样,两人之间的战火也以马斯克的低头,短暂熄灭。

战火重燃:人身攻击+致命威胁

然而,平静只是暴风雨前的假象。转眼间,第二回合战鼓再响

当地时间7月1日,“大而美”法案依靠副总统万斯的1票优势,在参议院勉强得到通过。参议院审议该“大而美”法案时的当地时间6月28日,马斯克重新加入辩论,他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帖称该法案“完全疯狂且具有破坏性”

当地时间6月30日,马斯克再次猛批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他连发数十条帖文,称那些支持该法案的议员应该感到羞愧,他还批评了共和党,暗指共和党为“猪党”(the PORKY PIG PARTY),并表示:“是时候成立一个真正关心民众的新政党了。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发表言论大骂共和党,并表示“是时候成立一个真正关心民众的新政党了”。

当地时间7月1日,特朗普称可能会考虑“将马斯克驱逐出境”。

特朗普在“真相社交”上发帖称:“到目前为止,埃隆获得的补贴可能比历史上任何人都多。如果没有补贴,埃隆可能不得不关门大吉,返回南非老家。届时将不再有火箭发射、卫星或电动汽车生产,而我们的国家将节省一大笔钱。或许我们应该让政府效率部好好审视一下这个问题?能省下一大笔钱呢!!!

针对特朗普的帖子,马斯克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X上回应称:“我现在明确说,把所有补贴都砍掉。就现在。”

据英国《每日邮报》驻白宫记者艾米丽·古丁透露,当她询问特朗普是否会“把马斯克驱逐出境”时,特朗普回复:“我们可能会让政府效率部盯着埃隆(·马斯克)。你知道政府效率部是什么吧?就是可能会回头将马斯克吃掉的怪物。”

在这条新闻曝光不久后,马斯克在其社交账号发帖还击:“(我)太想上点强度了,太想了,但我目前还得克制一下。”

特朗普称,马斯克攻击这项“大而美”法案,是因为法案取消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按照美国媒体先前的说法,这将对特斯拉公司产生不小冲击。“他对很多事情都不满,但你要知道,他可能失去的远不止这些,我可以现在就告诉你。埃隆(马斯克)可能失去的远不止这些。”

尾声

马斯克和特朗普,一个是世界首富,一个是“美国最有权势的人”,两人结盟,形成“美国现代政治中最为典型的关系之一”。

马斯克为何会在总统选战中力挺特朗普?

长期以来,马斯克一直把人类星际扩张视为目标,他曾表示,人类有望在2028年登陆火星。在许多美国人看来,特朗普执政后,他给了马斯克“分红”,让他得以出任政府效率部负责人,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就可能拥有“有利的监管环境”。此外,马斯克还掌控着一家主流社交平台,他的“押注”,也有助于让媒体公司依靠特朗普的关注来发展壮大。

为何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有美国媒体表示是因为权力和经济利益。

美国沃克斯新闻网站曾报道称,马斯克曾经寻求延长他的“特殊政府雇员”任期,但遭到拒绝。

“大而美法案”规定的电车补贴问题也危害了马斯克的利益。马斯克曾抱怨过,该法案“给过去的行业提供补贴,同时严重损害未来的行业。”

马斯克希望美国民航局(FAA)使用他的“星链”系统进行空中交通管制,但遭到FAA的婉拒;马斯克一直在游说特朗普选择艾萨克曼出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局长,但特朗普在5月撤回了该提名……

特朗普会不会真的驱逐马斯克,马斯克会不会继续道歉,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到,马斯克曾经希望“押注”特朗普,梦想借共和党之力打造在地球上推广新能源,在火星上开辟新世界。为此他加入特朗普政府,大刀阔斧削减开支,但是“梦碎”之后又不惜跟特朗普分道扬镳,公开警告。

目前,“特马”骂战2.0还在持续,这场大战远未结束——当全球首富杠上美国总统,很难预测下一回合有多疯。

交汇点新闻360°工作室出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李璞 张洁茹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环球时报、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观察者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