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文章网 手机版
热门标签:
中国 美国 亿元 关税 企业 公司 万元 产业 项目 游客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实时讯息

五一假期各地文旅花式“宠粉”,仅靠情绪价值能留住多少游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07:53:00    

文旅的终极目标不是让游客仅仅感叹“好宠”,而是要让其自然产生“值得再来”的念头。

长假一来,各地文旅的花活也跟着来了。“尔滨”爆红已过了一年多,但各地折腾的热情,好像一点也没减。光这几天,我就看到日照紧急撒三千斤蛤蜊只为给游客最佳赶海体验,多地机关大院变游客食堂,诸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情绪价值拉满的体验,真让人忍不住感慨一句,世界好像一个巨大的迪士尼乐园。

当然,迪士尼乐园只是代指,游乐园的精髓,就在于对情绪价值的极致捕捉与把握,以及随之而来的非日常体验感,最终成功将游客变成自己的粉丝。各地卷起的文旅服务,与迪士尼乐园个中关窍,颇有相似之处。

一是非日常。“尔滨”爆火的时候,就有本地人开玩笑“玩梗”,“额娘,这样哄孩子的歌,您从未对我唱过”。虽是调侃,但也体现出游客体验到的是多少带有点夸张成分、强化了本地特色后的内容,以此来提升新鲜感和体验感,让人感觉不虚此行。日照撒蛤蜊方便游客赶海,道理也差不多。

二还是回到IP。乐园经济的一大核心就在于制造一种独一无二的IP价值,各地文旅的推介思路也相当近似。给游客提供情绪价值,最终还是要回到为本地创造经济价值这一目的上。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口碑越发能影响一个景点的评价时,如何抓住游客,将之变为粉丝,第一步当然是要获取注意力,满足受众情感联系和价值认可的需要。所谓的“宠粉”“听劝”,都是类似的逻辑。

当然,我觉得“宠粉”这个概念也不应被狭义地理解为地方花式“整活”制造营销爆点,有必要扩展到更多维度。真正可持续的“宠粉”,本质上是旅游服务的综合性提质升级,这既需要“面子”上的创意破圈,更离不开“里子”里的服务内功。内外兼修,两不偏废,才是真的“宠”。

提升内功不是个新话题,此前舆论场里已经讨论得很多,从交通是否便利,厕所、停车位、充电桩等公共设施是否配足,到能不能在景区买到一瓶价格正常合理的矿泉水,吃到一顿不被宰客的饭,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市场环境整治等种种或大或小的问题,不一而足,都直接关乎游客的实际体验。

换个不同的视角,其实这也是一个地方实际的文旅承载力能否跟上流量变化的问题。

为啥这么说?我发现,今年五一假期,大家聊得比较多的一些所谓爆火的“宠粉”地,大多数都是以往不太为人所知的、非主流的小众旅游目的地,甚至有些地方都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景点。但越是这些小众地方,因为一些偶然因素或营销事件火了,越容易有流量焦虑,觉得不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就是巨大的损失和失职,但也越会因此面临文旅承载力难以应对瞬时流量飙升的局面,甚至让游客多有“抱怨”,觉得“和想象中不一样”“失望”,难免给地方造成很多压力。

今天就看到一则新闻,说甘肃陇南武都区很多游客反映酒店满房,没地方住宿,当地只好开放党校宾馆、老年公寓、足浴店等供人住宿,甚至还开放了两所学校1600间宿舍,一直忙到凌晨3点才把最后一批游客安置完毕。

平心而论,这也不能责怪地方应对不及时,因为相对于拥有成熟接客经验的旅游大市、热门景点来说,一些平时本就没太多游客会来的小众景点和地区,匹配短时高流量的设施在平时大部分时间可能造成闲置浪费,也没有旅游热门地那样日常“实习”的机会,而且一些地方的旅游窗口期也未必与全国性假日时段完全吻合,跟上主流的文旅节奏也没那么容易。

但这不是说这些地方就不需提升服务,而是要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周期,在“平峰结合”的过程中,既抓流量又炼内功。这是一个因地制宜的过程,毕竟,文旅的开发、运营和维护,本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庞大工程,涉及不同方面不同部门的配合,不同地区景点的经验也很难简单复制照搬。

当然,这些内功做起来都不容易,短时间内也不太容易被“看见”,更不太会被当作新闻点进行宣传报道,但它又是将流量变留量所值得做且必须做的。说到底,对地方来说,文旅的终极目标不是让游客仅仅感叹“好宠”,而是要让其自然产生“值得再来”的念头。

(解放日报)